如何看待“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我们地处山区,也是干旱地区,自然资源贫乏。相对来说还是很落后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我觉得“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在我们这山区近两年最适合的就是农产品营销方面得到了发展。一些农民互相学习着将自家产出的花椒,苹果等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价格比当地客商收购的比较高些。也有一些农民通过网络购买农资,农机等,价格相对便宜点。农民真正体验到了互联网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感觉也很欣慰。
我想,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互联网将在农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得到应用。以提高农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为最终目的。
国内的互联网+农业,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这是一个总体判断。
互联网+农业刚兴起的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叫做农业物联网,国内农业物联网概念的兴起源于2008年,其含义是指通过传感器对农业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然后把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库里,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生产进行指导。无论叫做农业物联网还是互联网+农业其实都只是叫法的改变,或者说理念的改变也可以,从技术上来讲并没有什么新东西,所涉及的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原来就一直存在,它只是一种技术的重新组合。
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三个步骤。自2008年物联网技术大热以来,我国各地趁热上了很多农业物联网项目,田间布设了大量的传感器,但10年过去了,回头看看,无论是地方的农业物联网项目还是国家队院士团队的项目,都谈不上成功,只能给领导演示,但是想用于指导农业实际生产作用有限。这是因为虽然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都是很成熟的技术,但是数据的处理这一部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限制了农业物联网的作用。至于为什么数据处理是个难点,又可以发一篇帖子了,真的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