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对互联网大裁员,你怎么看?
现在,各大互联网大厂不断裁员,这是正常的职场优化和企业自救。
不过,互联网行业优势是什么?就是不搞人海战术和劳动密集型!。
所以,互联网裁员早晚的事情,不幸被裁的人应该都有相应的一次性补偿。
以前,我也在网络公司打工多年。
后来,我自己开了网络公司,我的网络公司已经开了十多年时间了。
而且,在我的网络公司里面,能用软件完成的工作我绝不招人做。
另外,广大打工的朋友一定要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和才能,最好能够做到项目管理人员或公司管理团队的中高层。
否则,在公司就很容易被边缘化,裁员被裁那太正常不过了。
目前,中年焦虑、中年危机、职场忧虑和工作升迁升职加薪与个人发展,都面临着很多矛盾和问题。
那么,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每个人的硬件(身体健康)和软件(工作技能)都要跟上。
其次,就是要有兼职或副业,这样可以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最后,希望所有的企业和在职员工都能有一个良性发展前景。
二、互联网寒冬,各大IT行业大批裁员,是不是意味着程序员将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别担心,才大一呢,好好学习吧。
首先呢,只要你学业有成,是个人才,怎么会找不到工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总会被人发现的。
再者呢,谁告诉你现在是互联网公司的寒冬了,好像没有吧。不瞒你说,我们单位一直都在招人,有经验的人才确实不好找哦。
最后呢,从以后的发展趋势看,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以后大趋势,只会越来越需要it的高精尖人才,这方面的人才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是稀缺资源。得人才着得天下啊!
所以,只要你够努力,技术够牛掰,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和其他的行业不一样,程序员这个行业从一出现开始,他的产品本身就是远远的供过于求的,编出一份产品和复制一亿份产品,中间几乎没有成本上的差别。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程序员早就已经供过于求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好的程序总是不停的被需要,或者就说这个世界上完美的程序还没有编出来,这就注定了这个行当,无论如何都需要不停的去研发,如果你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你的技术还不能满足研发新的更好的软件添砖加瓦,而不是这个行业饱和了。
三、裁员潮来袭,是互联网行业趋于稳定了吗?
这句话不是很正确。
前段时间,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是通过资本的力量把需要几年走完的路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走完。最典型的公司其实:趣头条,大家可以了解下。这就意味着公司需要一下增加很多的岗位,尤其是软件工程师岗位。
举个例子:同样一个项目,需要前端、ui、运营、产品、后端、商务六个岗位,这是基本配置,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一次产品迭代,但为了赶速度,每个岗位实现超配置,每个岗位多配一个人甚至四个人,是不是可以提升项目开展的速度?但这样的设置,是以牺牲企业利润率为前提,以亏损的方式换取速度,但企业的本质还是需要盈利,无论是滴滴,还是摩拜、ofo这样的公司,都是以亏损为代价换取是市场占有率,但一旦完成超车,短时间内没有对等竞争对手,行业话语权已经把握在手里,那么企业就需要考虑盈利的问题,至少需要考虑投资人变现的问题,怎么变现?上市。项目如果没有盈利的想象力,也很难获得高市值,所以在企业发展进入平稳期的时候,为了提升企业的利润率,就需要降低多余的成本,最显眼的就是人力成本,在互联网行业,人力是非常大的成本,大家如果有关系,可以了解下。现在北京随便一家互联网企业,岗位按照正常配置,你们去问问一年的人力成本有多大(我说的是合法合规交税交社保的公司),与裁员同时进行的是很多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正把很多岗位转到二三线城市,这样的目的也是降低成本。
所以,大家会看到这次裁员中,以快速崛起的独角兽公司为多,而大公司只是在优化人员结构,而非进行大范围裁员,因为大公司的业务结构已经稳定了,盈利能力已经得到验证,反而更加平稳。
但就此论证互联网行业趋向稳定,有点过早。因为我之前说过,现在互联网功能对于企业来说是标配,无论是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产业公司,现在都需要接入互联网,那么随之而来的是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互联网行业一直是处于多变的,没有绝对稳定这一说,毕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想象空间更大,现阶段只算是阶段性调整吧,毕竟软件行业薪资待遇并没有因为这波裁员发生多大的变化,对吧?
互联网行业冷流的主要原因是:
1、互联网技术可实现的经济价值模式已经被确定,市场对互联网技术已经不再过高期待其实现的效果,而是理性的对待其优点和缺点。
2、国家政策对于市场进行监管,不合格的互联网企业必须被淘汰,互联网生态链进入更加合理的规划发展阶段,巨头已经分割了大的市场,在各自领域稳步推进。
3、互联网发展的是试错成本已经基本透明,资本发展需求者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投资已经回归于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