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利润。
首先是倒推。
1. 目标分季度滚动制定。有奖有罚。
2.制定目标之后要做目标分解,到个人。
3.利用CRM,ERP系统做数据记录。
4.雇佣专业的运营总监,对数据每天进行跟踪核查。并为数据较差的同事提供解决方案。
5.换人。精细化的工作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习惯。很遗憾企业初期没给员工养成这种习惯,现在只能通过大量的培训和换人来解决。
6.开始加入罚款。提升主管的威慑力。
7.管理层大规模学习管理学、领导力课程。
这是我们许多企业在追求的目标。如果说你们公司管理真是规范的,走向精细化比较容易。我们说精细化管理就是以规范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的管理。现在你们可以对已经规范化的管理进行优化,系统配置资源,并保证管理系统的协调运行,尽可能把管理目标和内容细化,形成管理表单,并能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后执行,这样就基本形成精细化管理,在日后的运行中不断优化、创新管理。总之,精在数据、细在创新,这就是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表现。
企业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
要做到企业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在企业中建立起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要让全体员工有精细化管理意识。
只有这种企业文化氛围,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
另要从上到下带动。重点要抓高层和中层的精细化管理。
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进行制度安排。
要在企业的各项制度、流程和办事中体现精细化精神。
另建立精细化管理奖惩措施。
持续抓,必有结果。
广撒网筛选、集中优势精力突破、最终整体提升
企业做精细化管理要先分析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再有选择性的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最终形成企业不断优化的企业文化。
结合多年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经验,笔者认为一般实施的顺序如下:
(1)公司管理层统一认识,下定决心和确立目标。
(2)在全公司的层面进行造势、比如开全员动员大会,然后宣布从简单观念导入入手实施,如实施1S---全员参与的全流程整顿。
(3)针对第一阶段实施效果,确定重点突破的部门或者标杆部门。紧盯这些部门,集中公司资源,逐步达到精细管理的设定目标。
(4)抽调精细管理达标单位的实施精英,作为辅导员或者主管分散到关联部门,让关联部门达到精细管理设定的目标。
(5)全部部门达标后,公司进行实施总结大会,奖励优秀、发布成果和制度,制定下一步精益管理目标。
特别注意:
(1)精细化管理的变革需要制度和流程同期优化,让制度和流程很好的促进和固化精细化管理成果;
(2)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没有终点的管理行为,伴随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3)精细化管理最终要融入企业文化;
(4)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一定要与企业本身的管理能力相适应。
如何做到课堂教学精细化?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一线教师结合案例分析课堂精细化问题。
要想达到课堂精细化,首先要分清楚一节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程安排,学生活动等多个方面考虑周全。
第一,教学目标精细化。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不能是泛泛而谈,要做到精细化一课一得。有的老师认为一节课内容越多越好,把与之相关的知识都讲完,这会适得其反。教学目标切入点要小才能明确一节课的精细度。
第二,学生活动要精细化。每一个教学设计的活动都要备好课,分清楚不同内容不同板块要设置不同的学生活动。活动目的要明确,活动的方式,活动参与度等等都要一点点精细规划。
案例分析:《出师表》中的梳理文章内容板块,学生活动要精细规划。例如,第一步,先让学生反复读文章,并在小组中探讨文章大体内容;第二步,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不理解的实词和虚词;第三步,针对几个经典句子,学生分别在笔记本上写出意思。
这三个步骤是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设计,可见设计的精细。课堂精细化就会有好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内容。
第三,课堂检测要精细化。每节课都要有检测,这样才能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那么检测内容要涉及不同学生层次。有偏简单的基础类,有特别拓展类的,还要有训练思维的等。
第四,教师的语言设计要精细化。每个教师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每句话都要细致思考,有什么作用!给学生引导鼓励等作用!
第五,教学媒体精细化。课件设计要精细化,课件虽然是起到辅助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精细做好每张课件的重点,底色等。学生会印象深刻。
第六,板书精细化。板书要简洁,重点突出。精细化到每个词,每个标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
总结,一节课虽短,但是如果从多个角度考虑周全,这节课才能更加成功有效果。一课一得就是最好的。精细化是一种习惯。
所谓精细化管理,指的不是早上跑操拿书本背书,不是超长的学习时间。
每次我看有些高中去学习一圈回来后搞的学衡中运动我都想笑,真是入宝山而空手,学了个皮毛而已。
真正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对时间,也包括对老师,对整个学校的运作,包括教科研、学生心理疏导都是精细化到了极致。
举个例子,衡中的教科研搞得是非常好的,老师们对高考研究的非常透彻,给学生的题目都是精挑细选。
这种精细化管理,结合优质的生源,造就了现在的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