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眼镜哪个好?
发表于2022-07-29 10:17:27

VR眼镜哪个好?

1、蚁视头盔

特点:号称全球首款全兼容VR头盔。

蚁视头盔拥有100度视角,可做到画面无畸变,采用9轴传感器,配合蚁视觉体感枪可以实现双9轴传感,同时兼容电脑、PS、XBOX、安卓设备等多个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蚁视体感枪可以自由组装变为控制手柄。同时,屏幕分辨率达到了2K级别,显示效果更加细腻了。

不过,蚁视头盔的全兼容虽然降低了使用成本,不用像HTC Vive、Oculus Rift一样花钱买配套,但老话说的好“面面俱到,面面不到”,不能针对性地做出优化,体验效果就会降低。

2、Bossnel X1

特点:开创双OLED屏左右两侧分布的创新设计。

Bossnel X1双屏一体机在沉浸式视觉设计上,首次采用了凹凸双透镜组还原技术,开创双OLED屏左右两侧分布的创新设计,该设计可以模拟影院大景深,避免近距离观看,如临IMAX影院现场,增强配戴体验舒适感。

在资源方面,采用多元化接入方式,既可以连接WiFi,通过优酷、爱奇艺等APP看网络视频,也可以通过USB和TF卡观看已下载的本地视频;搭配游戏手柄,还可以兼容各种VR游戏,总之就是谁家有好内容(免费的)就能用谁家的。

3、VR One

特点:就是那两个光学镜片好。

VR One是由全球著名的镜头生产商卡尔·蔡司推出的一款针对手机用户的虚拟现实眼镜,其工作原理同其他手机盒子相同。

我们知道,手机盒子最重要的就是那两块镜片,而VR One有其他厂商没有的优势——蔡司独家的精密镜片,其领先的光学设计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这个镜片能给你带来真正的360度沉浸体验。

不过,由于手机必须装载到量身定制过的手机壳中才能使用,导致VR One目前仅支持iPhone 6(4.7英寸)以及三星Galaxy S5两款手机,感觉有点坑呢。

4、PlayGlass

特点:散热好,重量轻。

在硬件上,PlayGlass不同与其它产品,PlayGlass采用高透光的大口径透镜,改善了诸如画面畸变等问题,支持4.0-6.0英寸的手机,体验上能让人获得如同在2米距离观看174英寸超大屏幕的效果。

此外,PlayGlass还加入了主动散热设计,避免手机温度过高,瞳距可调,可满足不同人使用时可达最佳匹配距离,而物距也可自由调节,600度以内的近视可正常使用,重要的是,在“复杂”设计的同时还能保证体重很轻。

在看片上,具备智能识别2D/3D电影功能,可支持左右、上下等 多种3D格式片源,支持2D转换3D,如此一来,没有3D片源时也能看普通影片了。

5、暴风魔镜4

特点:内容资源丰富,名气大。

暴风魔镜4虽然塑料味比较重,也有点重,但它确实是暴风最走心的一款产品,显示效果比前三代有了进步。

但暴风魔镜有一个让人选择的理由:视频种类相对丰富以及功能上可选择性更多。在VR的内容上,虽然暴风魔镜VR市场内提供的内容偏少,质量不高,但是对比国内其他几款VR设备的内容市场,暴风魔镜VR市场里的内容数量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哪些VR眼镜值得买?

一、VR眼镜的分类

目前来说,VR眼镜主要分为VR盒子、VR一体机和PC VR三种。这三种的体验效果也被分为三个层次,VR盒子作为入门级设备,往往在效果上是最差的。但是由于几百元的便宜价格也是受到了不晓得欢迎。

PC VR算是在效果上最牛的了,但是一般情况下最便宜的VR设备也要4千元往上,对于大部分发烧级玩家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VR一体机无论是价格还是体验效果都在以上两者之间,激情的便携性是它最大的亮点。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VR一体机的适配内容并不多,对于像玩到VR游戏大作的人来说还是不推荐的。

二、主流VR眼镜品牌

1、VR盒子

这个就不过多介绍了,国内像暴风魔镜、大朋还都做得可以,是他的在X宝上搜个VR关键词会出来几百页任你选择。

2、VR一体机

国内VR一体机值得一体的有以下几家:

(1)HTC Focus

这款VR眼镜是由HTC推出,作为VR大厂这款眼镜有着较为舒适的佩戴设计,配备了高通835的处理芯片,并且支持6OF大空间追踪。单从硬件设计来看,这款VR眼镜可以说颜值和性能都是爆表的状态。但是与之相对的4299的价格也是很爆表的,由于这是收款搭载Viveport平台的HTC一体机,VR内容方面难免有些匮乏,想要入手的小伙伴还是要考虑清楚的。

(2)Pico小怪兽

相比之下,Pico小怪兽可以说在内容方面好了很多,价格也仅仅是千元的级别。但是目前这款VR眼镜只支持手柄的3DOF体验,并且只能适配少量的daydream平台游戏。

(3)暴风魔镜

暴风魔镜一体机最大的亮点在于其3K的LCD显示屏设计。带上VR头显之后,较强的清晰度可以为玩家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这款VR头显也支持3DOF的手柄控制,同样可以适配少量的daydream游戏。

和HTC一体机相比,后两款再视频内容方面都比较齐全,上千部的VR视频内容更是成为大多是玩家的标配。但是游戏方面就有带扩充了。

3、PC VR

(1)HTC Vive

这是国内目前效果最好的VR头显,基于steam VR平台,上百款VR游戏作品更是可以让玩家玩的爽快。

但是,为了提供极强的沉浸感,往往需要一个 5x5的空间实现空间内的运动捕捉,而基站的设计更是让全套设备再次增加了负担。

(2)Oculus

效果上和HTC Vive不相上下,但是相比前者,其工艺就要轻便许多,桌面级别的定位装置加上较轻的VR眼镜,整个体验感觉也很不错。但是这款产品目前并没有在国内正式发售,通过黄牛,价格偏高的问题是最大问题。

(3)PS VR

价格是这款设备的最大优势,2999的价格加上PS4主机,VR体验的门槛被大大降低。然而由于设备的显示屏分辨率为1080P,因此在清晰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已经有了PS4主机的小伙伴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看到“XXX值得买?”的问题,身为什么值得买SMZDM.COM的小编就把持不住了,必须来说几句!目前在消费类VR硬件上,实力相对较强的OculusRift,HTC VIVE和Sony PS VR形成三足鼎立,再加上以Goole Cardboard类的手机VR,分别代表了业界的四个主要趋势:静态体验,移动体验,主机体验,Mobi VR。原理上而言无外乎是显示头盔配合陀螺仪,体感手柄等辅助操作,实现低延迟高精确度定位,来满足VR实时追踪展示视野的需求。

(4)Oculus Rift

首先登场的是大家熟知的 Oculus Rift,民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急先锋,是目前公认最有技术积淀虚拟现实厂商,在把源代码和工程原理图公开以后也带动了一批虚拟现实装置的兴起。

Oculus Rift主体由一个虚拟头盔和精密的追踪探头组成。玩家佩戴着头盔,端坐在桌前身体基本静止,靠转动头部实时获得游戏中不同的视野,并通过手柄进行操作。玩家只需要书桌前的一小块区域即可用于游戏,是为“静态”。

原先Oculus是以游戏为主要发展方向,在被神秘网站Facebook以20亿美金收购以后,Oculus也被人们寄予了虚拟社交,在线教育方面的希冀。

(5)HTC VIVE

VIVE 是由 HTC 和游戏公司Valve联合打造的虚拟现实头盔,其标配一对棒状手柄与Lighthouse激光定位器。虽然发布较晚,但硬件配置上略胜于Oculus RiftDK2,颇有弯道超车的感觉。

相比Oculus的静态体验,HTC VIVE允许用户在房间内自由行走,并由一对安装在房间对角线的Lighthouse激光定位器保证安全——当你靠近房间边缘时眼前会浮现淡蓝色线条虚拟墙壁。最大支持面积约为15-20平方米,有心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

VIVE头盔和两个手柄上都具备收发装置与激光定位器相呼应,自身就是体感装置,VR程序可由此精确获取用户的手部头部,身体的位置,监控用户的位移,下蹲,起跳等动作,以此与虚拟世界更好互动。因而VIVE的体验自然“动态”了起来,当然这也是相对的,由于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是1:1的对应关系,玩家在特定游戏场景中的活动范围自然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6)索尼 PlayStation VR

横跨视听、游戏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巨头索尼亦有动作,停止开发自家专注观影的头戴显示器HMZ系列,转而为摇钱树游戏主机推出了虚拟现实头盔曰PlayStation VR。配合PS Move体感控制器和无线手柄,活动范围是客厅电视机前几平米的区域,介于Oculus的“静态”和VIVE的“动态”之间。得益于索尼深厚积淀PS VR在场景沉浸感方面尤为突出,其延时也几不可查。

(7)基于智能手机的Mobi VR

如果只是想轻度体验一下VR,那么可以尝试一下谷歌给出的解决方案----Cardboard。2014 年 Google I/O 大会推出的这款神奇小纸盒成了当前成本最低的虚拟现实设备。你甚至可以根据Google提供的图纸自己购买纸板、双凸透镜、磁石、魔力贴、橡皮筋等部件自行组装一个,成本约为十美元左右。这种成本更低的设备,销量已经超过50万,更多的受众也得以体验到虚拟现实,不再局限于少数极客,这对VR技术在更大范围普及是有所裨益的。当然你还需要一部智能手机配合相应APP使用才能获得VR体验啦~

如果要求稍高一些,也有厂商提供解决方案,其中优秀代表为三星的GearVR,售价为99 美元,但只能与自家的手机搭配使用,由好Oculus提供技术支持。事实上Oculus Rift DK2 用的屏幕就来自三星,与Note 3同款。大陆厂商们推出的暴风魔镜,乐视头盔等也属于同一范畴,就不一一展开了。

目前的智能手机硬件还无法达到沉浸式VR体验,为了达到最佳的体验效果,基于高性能PC或游戏主机的解决方案仍属必须。自然,VR的终极形态依然会是Mobi甚至人机接口化的,但不是现在。

投稿:99it.com.cn
Copyright © 2002-2022 99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