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要把一个号矩阵长久的做下去,有应该有3个关键点要考虑:
1. 选择大流量平台
公众号是一个优质的流量平台,而且大,肯定是一个。
知乎用户体量也很大,也算一个。
抖音,快手,视频号都算这种平台。
2. 做矩阵需要有持久的内容思路
每个号都要有持续的内容能保持更新才有活力,毋庸置疑。
如果大家都是程序员偏多,每个公众号都做个人ip的话,那每个号都得找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鲜明才能保持每个号的差异,形成组合力量。如果同质化严重的话,估计没什么效果。
或者是另外一种思路,比如我们说赚钱,有一个思路是找到1000个用户,然后给同样这1千个人提供不同的服务。小狗钱钱里面有一个故事,在美国报纸只能送到各家院子外面,冬天太冷大家不愿出门拿,一个小男孩给周围几十个家庭里帮他们把报纸递送到们缝里,收取1美元, 后面说可以让他们把垃圾放到门口,帮他们扔,另外收1美元。
如果我们瞄准的是用户主题圈子是IT领域,而且跟程序员紧密相关的人群,编程,产品,运营之类的。是不是可以组织大家,做不同的额细分领域,it圈的热点事件分析和评论,github精选,有没有人愿意做,给程序员看的运营知识/产品技能,程序员的好东西推荐,程序员的心理观/心理话题。受众人群可以主攻一个群体为核心,给他们提供不同方向的内容。
3.必须尝试变现
吸粉是一个初级结果,变现才是最终结果。有变现相信可以推动更多的人去做。短时间内可以没有,但是也要带领大家去尝试,去实践。不管公众号,还是知乎号,其它号。做了内容,就是尝试去变现。
变现能力可能开始大家都没思路,但是聚在一起的话,大家要讨论和去尝试。
最后,对于大家都是新手阶段的话,我觉得要做出来,还是需要有人牵头。牵头不一定是说这个人就把上面的内容都做的很好了才可以牵头。
我刚刚经历完一个月的视频号的一个活动,虽然没有实际参与做号,但是作为志愿者帮他们做数据,经常看他们的分享和讨论。几百个人参与,组织的人其实也没有做过视频号,但是有一些运营思路。带着大家做,最终完成粉丝数目标的人也有挺多,都是中间大家探讨,实践,互相帮忙搞起来的。
操作的过程中,其实还是需要依稀套路。 比如我们这个星球,持续到现在20多天了,其实效果还是不错的。本质上讲应该也是一个矩阵。作业打开就是一个激发持续做内容的套路。如果做号矩阵肯定也少不类似的操作,比如如果要做知乎号举证,那大家拉了一个群之后,定一些原则,发文章多少频率? 打个卡,分享下收获? 讨论选题经验,平台规则? 等级上去了之后,带大家去做好物变现?
还是验证了那句话,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有一群人一起去摸索肯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