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智模型?心智模型、心智模式、心理模式等等这几个名词大家可能有时候可能会见到,我认为虽然叫法不同,但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比较相似的还有我们在互联网领域可能会提到的“用户心理模型”,是心智模式这个属于心理学范畴内的词汇在互联网具体领域的称呼。
心智模型我认为是约等于“思维习惯”,思维习惯类似于是心智模型的通俗叫法和日常表现,但心智模式又没有那么简单。至于很多人可能理解的“心智模型”就是“思维定势”,我是不太认同的,我认为这就把心智模型的范围给变窄和曲解了。
心智是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包括情感、意志、感受、知觉、记忆、思维等,“心智模式”就是隐藏在你一切行为方式、思考方式背后的那些形式和规律。心智模型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心智模型的理论是基于一个试图对某事做出合理解释的个人对发展可行的方法的假设,在有限的领域知识和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上,产生合理的解释。心智模型之所以对我们的所作所为具有巨大影响力是因为它影响我们如何认知周遭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对于互联网领域的心智模型的概念,就是将心理学的概念运用到了产品设计中,常常利用用户的心智模型去帮助我们更加了解用户,也帮助我们开发、调整和研究产品。
1、心智模型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是先由讯息刺激,然后经由个人运用或观察得到进一步的讯息回馈,若自己主观认为是好的回馈,就会保留下来成为心智模型,不好的回馈就会放弃。心智模型不断地接收新讯息的刺激,这种刺激的过程可分为“强化”或“调整”。
2、心智模型的来源
刚才我们提到是心智模型的形成通过讯息刺激,那么讯息刺激是从哪里来的呢?
约翰逊莱尔德(Johnson-Laird,1989)确定了心智模型的三个不同来源:
- 学习者从来自于有关世界的知识的一组基本成分
- 来自于学习者拥有的类比模型中,以归纳的方式建构模型的能力
- 对外部世界的日常观察;其他人的解释。
3、心智模型都做了什么?或者说心智模型都能做什么?
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三种,即心智模式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个体的观察、思考和行动,具体包括:
①认知框架:心智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认知框架,如同一个“滤镜”,会影响人们所“看见”的事物,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在观察同一事物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或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知框架的不同,导致每个人从相同事物中得到的认识却未必统一。
②思想路线:人的认识并不是一个简单被动地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同时也具有主动创造的过程,我们基于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然后对其进行解读,做出合理的假设、想像,同时按照特定规则或逻辑进行推论,从而做出判断和决策。简单来说,就是意识来源于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③行动导向: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理解世界,而且决定我们如何采取行动。因为在人们在成长和发展心智模式的过程中,会逐渐总结规律、发现模式,形成一些对世界的概括性的看法,即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