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国务院发布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南沙将成为港澳青年安居乐业的新家园。为港澳青年在南沙创业就业赋予最强动能。
喜欢潮流文化,看好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前景。两个多月前,95后的澳门青年李伟杰(英文名:LK3)和大学同学莫俊焯(英文名:Mok)带领团队成员来到南沙,成为这里的创业生力军。他们成立“澳游日记”公司,打造SEMSORRISO潮牌,围绕年轻人喜欢的街头艺术、潮流文化展开创作,打磨原创产品的同时,通过与本土品牌跨界合作,为澳门青年来内地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他们希望为新一代的澳门文创品牌与内地消费者之间搭建桥梁,让澳门文创品牌有机会走进来,也让内地消费者到澳门时能够通过这些年轻品牌,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认识了解澳门。
放弃国外高校录取资格,辞去公务员
在澳门打造潮牌,用年轻人的方式讲故事
大学时在家人的支持下,李伟杰选择了中山大学作为内地发展的起步点。大学毕业前,他原计划到英国深造,因为疫情,他最终放弃了高校的录取资格,选择留下了工作。“自己也曾经历迷茫,在内地互联网公司工作过,尝试回澳门报考公务员,但后来发现,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思考未来发展的同时,李伟杰开始尝试从自己兴趣爱好入手,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他先后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设计产品,打造文创潮牌SEMSORRISO,产品定位年轻文化,围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探索、责任、个性等为关键词展开设计,产品涵盖T恤、滑板等。李伟杰介绍,该品牌也是传统文化的新展示。形似甲骨文的logo设计,便是希望通过年轻化的包装,吸引年轻人注意,是文化传承的另一种体现。
澳门是李伟杰试水的第一站,一开始他尝试将产品寄售买手店内,“实地接触市场后发现,受疫情影响,不少澳门青年和我一样陷入发展困境。”李伟杰介绍,“澳门市场小,创业成本高,依靠本地人,发展还是相对有限,创办者都很有想法但却很难把品牌做大做强。大多以兼职形式做文创品牌,他们需要依靠一份正职工作来支撑梦想。”为了探寻更多发展机会,一年后,李伟杰将目投向大湾区内地城市。
呼朋唤友一起创业
为粤澳青年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选择内地市场,是一次双向奔赴。李伟杰介绍,内地大学四年生活,让他近距离感受内地发展的速度,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埋下了来内地创业的想法,“这一期间经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可以看到内地出台的各项政策,为港澳青年留在内地发展提供了支持,也看到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和身边的朋友交流过程中,李伟杰发现,不少澳门青年担心来到内地会产生不适应,“他们看好也相信湾区的市场价值和潜力,但对内地城市的陌生,阻碍了他们来内地发展的脚步。反而希望委托我,让我在内地发展自己品牌的时候,帮他们推广品牌,对接市场机会。”与此同时,他在接触内地品牌方过程中了解到,不少品牌方希望通过与澳门青年的跨界合作,借助澳门的创意设计,提升品牌的国际辨识度,增加市场竞争力。
“既然双方都有合作的需求,为何不在内地注册一间公司,成为双方连接合作的桥梁?”这一期间他找来了大学同学兼内地好朋友莫俊焯,经过一番游说,被打动的莫俊焯辞去在老家东莞的公职工作,也成为创始合伙人之一。2022年5月,他们在南沙区团区委、南沙青联帮助下,“澳游日记”项目正式落户创汇谷。抱着“年轻不怕试错”的想法,两个年轻人正式开干了。
项目落户南沙两个月
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青创办公室、青年公寓、政务服务区......在创汇谷内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了各项便利支持。走访时,李伟杰和同事们正在办公室内忙着准备在永庆坊的快闪活动,“两个月时间里,我们已经先后和基盛万科、永庆坊实现合作,通过快闪店模式实现线下展陈,发展速度超过预期。”期间,还与Mao Livehouse以及传统咏春拳馆实现跨界,为广州市民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希望通过自己成功落地的案例,让澳门青年看到走出来得更多可能,带动他们来到内地发展。”李伟杰介绍,澳游日记的定位是成为澳门创作者走出澳门的重要窗口,同时是内地同胞了解澳门甚至通过澳门认识世界的渠道,“不只是一个产品展示平台,是线上线下相互赋能的文创服务综合体,永庆坊的老建筑里,快闪展示的形式,便是最好的实践,为两地年轻人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年轻文化是一个共同体,不仅仅只有时尚、服饰和潮流,应该多元组合。”据介绍,平台上除了出售自创的潮牌产品,还引入澳门当地知名的文创设计产品。截至目前,平台上链接了数十个年轻合作伙伴,涉及多个领域,除了文创品牌外,更有说唱厂牌,电影制作公司等年轻文化团队。给年轻品牌提供链接内地市场的渠道,也让需求端可以通过平台寻找到合适的文创资源,还能在平台上实现跨界合作。
李伟杰介绍,“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来澳门的内地游客停留时间约为1.9日,在不熟悉澳门的情况下,试错成本会比较高。”为了能够让内地游客更直观、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认识了解澳门,目前团队已向澳门当地政府部门递交申请,希望结合“澳游日记”品牌,为内地游客打造不一样的旅游服务,让内地游客认识澳门小众的文创品牌的同时,还可以带来内地游客深度体验文创设计工作。
建议政策细化放宽门槛
让更多港澳青年受益
采访过程中李伟杰透露,来内地就读大学前他未曾听过、去过南沙,通过大学期间参与“百企千人”实习计划,第一次走进南沙,“通也是这次实习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区域的发展,也对广州有了新的认识。时隔两年再回到这里,周边配套有优化,人也比之前多了不少。”在近日,南沙区启动新一轮的“百企千人”暑期实习活动,李伟杰作为青年代表与港澳学生同台交流,分享在南沙实习的经历。
随着《南沙方案》的发布,为了进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在南沙发展,《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措施》(下称“新十条”)也在近日正式发布,落地两个多月时间里,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让李伟杰和团队雀跃不已。
“《南沙方案》中重点提出了支持港澳青年发展的内容框架,也希望未来能够乘着东风,在南沙和更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品牌实现合作,例如可以和科创产业相结合实现数字化文创,多形式包装,激发文创品牌更多活力。”此外,在“新十条”中,李伟杰则认为,内容中提出的补贴政策,尤其是对交流活动的补贴,将会对项目发展起到帮助,“我们的平台主要以交流活动形式展开,如果可以享受到政策红利,申请到适当补贴,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初创者的资金压力。”他也期待,在进一步细化的政策中,可以放宽文化交流活动的门槛,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享受政策红利。
李伟杰也建议,给予青年创业项目更多展示机会,进一步完善资源对接渠道,让青年有机会链接本土的优质企业,实现跨界交流合作。采访过程中,李伟杰和拍档频频提及,“发展速度超过预期。让团队发展很有成就感。”在还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下依旧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李伟杰透露,和拍档立下了三年的目标,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不错的成绩。“因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有机会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无论结果如何,认真走好每一步,无论何时回头看,都会觉得值得。”他也鼓励更多港澳青年,勇敢走出舒适圈,拥抱湾区,一起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