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券投资生涯中,投资者大多都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账户中只要有可交易资金,总忍不住要买卖证券,总觉得自己的资金什么时候都是不够用的。或许,我们会认为这是资金量小的原因,也可能会认为我们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投资机会。后来,经过大量的观察及沟通交流,我发现并不是以上的原因,投资者缺乏足够的耐心才是主要的原因。
耐心,大多人会把它归为性格方面的一个因素,当然也没有错。但在投资管理过程中,我认为它是一种品质,甚至是决定投资成败的一项重要因素。这个因素,其边界很模糊,很难量化,也很难用当前的科学方法进行解释。对于我而言,我更愿意把它归为投资中的一项原则。我们要相信,未来是不可知的,也很难预测。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预留出可持续投资的现金,对出现的投资机会进行反复确认后再出手。一旦出手,就要击中目标。
当然,很多投资者也会讲:如果我们的资金在账户中不做出投资买卖决策,不就是浪费吗?这个说法,站在事后做对的角度上,是成立的;但是,如果做错导致亏损了呢?投资好像硬币的两面,正面是追求利润,反面是承担风险。
我们都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账户上总是趴着大量的现金,近两年更是如此。其实,账户上储备的现金并非是浪费的,哪怕连个活期存款或货币基金都不配置、仅仅是现金形式的,他们也是值得的。其实,这里面蕴藏着“机会成本”的奥秘,巴菲特常用买方期权的概念来形象的比喻所储备的现金,这简直是个天才的比喻。刚开始我是不理解的,近几年深入研究期权之后才逐步认识到了它的奥妙之处。
我不得不承认,定性的因素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包括今天我聊的『耐心』这个话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定量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渐渐地让我们认为这才是科学的方式,甚至凡事都要用数据来说话。其实不然,因为科学是有局限性的,很多问题是科学解决不了的,也许我们过于崇拜的科学方式已经误导了我们。在索罗斯的《超越金融》一书中,了解到了波普的思想以后,我逐步对投资的认知有了新的看法,才多少理解了索罗斯先生所讲的“反身性理论”。
『耐心』是一个成功的投资经理必备的品质,也是一项投资原则。我常常这样讲,在资本市场上,我们要像狮子一样,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很悠闲地在草原上漫步即可,吹着微风,享受着阳光,耐心地去寻找我们的目标,甚至只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