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工业革命发展历史,每一场均折射了产业结构调整。无论蒸汽机之于煤矿,还是内燃机之于石油,无一不是如此。而当下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大规模使用,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重估B端价值,也打开了新一轮产业风口。如此庞大的市场基础,不仅为头部企业集团带来第二次增长曲线,也让工业产业再焕生机。今天,阿里便正式官宣1688工业品牌2019战略升级,推动工业品交易场景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升级,皓哥认为深度了解大有裨益。一、工业互联网风口在即,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2018年以来,国内众多互联网开启产业互联网热潮,不仅涌现出众多工业互联网平台,更点燃B2B领域的投资热情,软银愿景基金、GGV、晨兴等资本悉数入场。行业大热之下,既要把握趋势,也要清醒审视自身,了解工业链路上亟待解决的痛点。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层级较多,渠道管控难,售后维修流程复杂成本过高,且于市场存在众多盲点,对长尾市场很难实现覆盖。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中,阐明非主流需求所汇集而成的市场规模甚至与主流市场相当,道出长尾市场的开拓价值。工业品在没有触网前市场覆盖范围有限,成交也多与线下的稳定大客户为主,而基数大的小客户则因交易及开拓成本高昂被忽略,形成了一个巨大且未被服务的长尾市场,在存量竞争加剧下成为B端增长的新绿洲。此外,受限于多层级供应链,渠道管控难以及时跟进。传统工业品采购一直存在品类繁多、非计划性、规格复杂、标准不一致等痛点,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导致产品寻源成本、采购管理成本较高,传统MRO采购模式同海量的需求市场不匹配。且产业溯源问题也导致了山寨假货难以识别、以次充好的市场乱象,严重损害了优秀工业品牌利益。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产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有了更为强劲的基础设施支持。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支撑传统企业转型优化升级,为智能工业化生产提供新动力。目前国内已经出现大量工业互联网平台,贯通设备管理、生产过程、资源配置等多个环节。据数据显示,2020年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极具经济价值。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而数据作为工业智能数字化模式的核心驱动力,堪称关键指标。据资料显示,预计2019年我国工业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近500亿元,到2022年将超过1900亿元。此外,5G技术的逐步铺开也为物联网的发展打下基础,加之AI技术的突破及于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而反观当下的消费者市场,已然实现了高度数字化,工业产业领域的信息化却才刚刚开始,C端的不断提效开始倒逼B端供给侧的进一步发展。工信部信息中心经济分析师狄前防提及,“随着消费升级逐渐成为主流,消费主权时代正在到来。“C端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小数量、多品类、快周期的需求显著增强,这将倒逼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对于传统厂商来说,原先的线下经营模式是树状结构的分销模式,数据极不透明,难以抓取终端市场客户的数据,也无法在消费升级的当下为企业乃至市场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