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近因为访问“农拍档”公司,写了一篇《上线100天融资3000万,“农拍档”切进马化腾的互联网下半场》,引起了不少同业人士的关注,所以今天继续聊聊产业互联网的话题。
腾讯的马化腾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也就是要“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阿里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态度,是生态平台,包括天猫和淘宝的合并,以及推出88会员之类的措施,都是在打通分布于整个阿里体系的SaaS工具,以及运行在这些工具里的数据。
新晋互联网三甲的美团点评,则在继续加强面向商家的服务工具之外,新推出了“美团买菜”增强对菜农商家的影响力。 近日王兴还表示明年将加大对共享单车的投入,因为美团已经解决优化了单车供应链体系。
种种迹象表明,产业互联网的确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将是一个面向用户上游的赋能平台。
一、消费互联网: 软件工具时代
从IT的演进史到互联网的演进史,数十年以来都表现为软件工具的进步。
腾讯依靠QQ客户端,从一开始仅仅为了取代短信,进而横向发展成为一个横跨信息、娱乐的综合功能性软件分发平台----你没有看错,腾讯就是一个软件分发平台,不论是当初登录QQ,还是后来登录微信,这两个平台都会进一步建议你“再次下载安装另外一个软件以实现另一个功能”。
阿里的诚信通、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等,在很长的时期之内,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软件,他们之间的联系除了可以彼此使用统一账号登录之外,并没有更大的关联。
百度就不用说了,不同产品之间的统一账号仅仅实现了“一次登录”,会员以及权益之间都是割裂的,也就是当前还停留在“经营流量”而不是“经营用户”的阶段,更毋宁“经营生态”。
即便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各个消费互联网级的平台,表现形式依然是一大堆APP的组合堆积。
包括2019年春节百度红包,除了“百度APP”作为主阵地之外,还带着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百度贴吧、百度网盘、百度地图等多款百度系产品一起登台亮相。
用户为了使用产品新功能,或者参与平台新活动,就要不断的下载更新各种独立软件,只有通过完整的一款软件,才能尽可能多的实现覆盖用户的全需求。
因为“消费互联网=信息连接”,只需要在卖家和买家之间打通信息对称,前台用独立软件表达,后台用SaaS系统支撑,已经可以很好的实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