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底捞从服务切入,重新定义体验场景
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无外乎围绕“商业模式赋能”、“组织赋能”、“价值链赋能”、“资本赋能”,最终帮助传统企业实现:企业竞争力升级、资产升级、企业价值链升级。
首先讲讲“升级商业模式的赋能”方式
中国品牌企业过少,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更少,根源在于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时代,产品应该怎么做?新的商业模式由新的商业规律支配,传统企业需要在新的商业环境下适应调整,一个企业的价值有多大?取决于自己本身的赋能能力的构建,赋能商业模式是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赋能式重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帮助企业赋能优化和设计与交易各方的交易方式,赋能利益各方,一个企业的价值有多大,取决于其赋能能力有多高层级和量级,也直接决定着有多少利益相关方能够与你产生怎样的盈利模式;好的商业模式需要不断的优化、迭代升级,以确保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并围绕商业模式,构筑竞争门槛。
关于商业模式的赋能有几个核心问题要思考:
首先要清晰的认知,所有企业的商业模式都将面临着周期性动态迭代,一个企业可以连续以同一模式安心发展的周期会越来越短,这是由消费升级、需求升级、先进科技推动下的时代背景带来的。
第二个要点是,进行企业核心能力建设的梳理,客观的认知企业本身具备的资源能力。有一个做法就是,围绕商业模式为中心,列出企业拥有的资源能力与商业模式需要的资源能力是否匹配,不匹配的就是商业模式升级进化的路径,企业的很多长期投资都是要做这种决策,如果企业用了很多资源去进行积累的都是与商业模式不一致的资源,对于企业来讲就是无效资源、无效优势的能力建设,很多企业做不大的原因都是由于投入的资源、精力和时间与商业模式所需要的能力不一致所造成的;
赋能式重构企业竞争力升级的第二大模块是“组织模式”;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一些企业组织,“海尔“小微”企业群”,万科“事业合伙人”,小米生态链计划,快速孵化独角兽韩都衣舍:小组制等等,这些企业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赋能型组织”,赋能式重构中的组织赋能,核心目标就是指导企业建立适合自己的“赋能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