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数字化”派上大用场。
民众把以前常在线下进行的消费搬到了上线,在线买菜、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非接触式”线上服务爆发式增长,成为抗疫情、保民生的关键支撑。
企业通过视频会议、线上营销、云招聘、柔性生产、智能化工厂等数字化平台和工具,保证抗疫情、促经营两不误。
政府则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建立防疫检查系统、上线健康码等数字政务应用,提升了防疫效率、社会治理 。
从数字化发展进程看,数字化正在从消费端走向产业端,数字化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刚刚开始,而此次疫情,从民众、企业到政府对互联网应用的爆发式需求,等于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然而,疫情也是一场数字化大考和对产业互联网能力的集中演练。
产业互联网加速对“基建”提出新要求
因疫情迎来生机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企业并非个个“躺赢”,有的企业因平台无法支撑流量出现闪退、崩溃,“带宽”、“扩容”需要技术和实力支撑,而只有腾讯、阿里等少数实力很强的企业,可以做到快速扩容。
不少零售企业因为没有提前布局智慧零售、打通线上线下业务而无法满足民众“送货到家”服务;很多传统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时,因数字化能力不足难以实现精准定位、触达目标客户;智能化水平较低的工厂,因工人无法返岗,复工之路挑战重重。
疫情也暴露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问题。比如:智慧城市不够“智慧”,社区防控基本要靠人力;人口摸排和疫情统计,主要靠打电话、反复填表等传统手段。
疫情在给产业互联网按下“加速键” 的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而国家提出加快“新基建”进程,顺应了产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要求。
“新基建”涵盖的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都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如果说各种云上应用是“跑车”,那么,新基建就好比 “数字高速公路”,只有建好这条数字“高速公路”,各种互联网应用才能跑得快。
5G是发展高质量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家居、智慧城市乃至工业互联网的前提。5G最大的机会是使海量数据的有效传输成为可能,为垂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
在抗击疫情中,5G就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实现5G网络全覆盖,远程医疗、会诊等背后都是5G技术在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