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就有众多读者和开发者朋友,追问过我们关于华为开发者大会HDC.Cloud的问题,我们也从不同角度分析预测了这次大会将传达的价值。
万万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延长了开发者们的期待值。好在就像所有春天都终会到来,HDC.Cloud在多等待了一个月后,转移到线上开启了这场与开发者们的隔空联欢。
与HDC.Cloud同样被报以期待的,是磅礴兴起的鲲鹏生态。可以说,自鲲鹏生态诞生之日起,就在各种层面牵动着无数垂直产业、开发者、在校学生的心绪。我们这些旁观者目睹了一个关于计算的新可能拔地而起;而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开发者们更在意的是何时能够加入鲲鹏生态,如何在鲲鹏产业中创造价值,捕捉机遇。
如果说从处理器族,到云计算、服务器和数据应用,是鲲鹏的骨架,是一座大厦的建筑构造和水电接入,那么软件环境、生态赋能和产业推动措施,就是这座大厦内部的装潢和设施完善,只有完备的内置打造完毕,作为商户的开发者才能陆续走进这个新的“商圈”。
3月27日,HDC.Cloud的第一天,就为我们完整展示了鲲鹏的内在。这一天,守候在屏幕前良久,憋在家中良久的开发者们,终于等到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数字。3×4×2,一个不只100%的开发者加速计划,正在鲲鹏的理想国徐徐展开。
3重提升:鲲鹏开发链的底层燃料
诗人找隐士谈论风月,武士和铁匠探讨铠甲,熊猫找快板演员聊竹子的生长。任何有效沟通,都是以共同语言作为前提的。那么一场开发者大会上的“共同语言”是是什么呢?
答案是:任何与开发者的沟通,技术链和工具箱都是对话的基础。
而HDC.Cloud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整更新了开发者期待已久的鲲鹏开发工具链。从IDE层面解决跨语言、跨处理器环境开发的最大痛点,到配套的开发加速器和开发社区搭建,HDC.Cloud的开场,开发者就迎来鲲鹏开发生态上的3重底层技术提升。
其中,CloudIDE是发布的关键。对于开发者来说,IDE是“寸步不离身”的工作环境,也是适配新产业机遇时必须考虑的先决条件。而华为最新发布的CloudIDE,是华为云DevCloud开发平台组件之一,能够提供基于Web的集成开发环境服务,支持鲲鹏原生和多语言,打通了开发态和运行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