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程浩
整理 | 楠哥
2020,线上协同等SaaS服务成为第一个火热的赛道,可to B行业的风光背后,仍存在着资本收紧、投入大、难回血等多重困境。
To B企业应当如何精细运营,应对疫情影响?
第二期「甲子直播间」,我们邀请了一位在18年前的互联网寒冬中,仅拿着20万人民币开始创业,并最终成功上市的创业老兵——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迅雷创始人程浩——为大家分享自己的精益创业方法论,和他看好的to B赛道新趋势。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早的从业者和开拓者,程浩先生曾先后在硅谷和百度工作,2003年成为迅雷的联合创始人。11年后,迅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18年,程浩宣布联合创立远望资本,其主要投资阶段为天使轮和A轮,投资领域聚焦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服务、新零售、金融科技等行业结合的赛道。
本次分享要点总结如下:
1.To C的人去做to B,一定要避免重产品、轻销售;
2.服务行业机器人是下一个蓝海;
3.冬天能让企业回归常识;
4.任何一个生意,“被需要”是第一重要。
以下是程浩的分享实录:
1.为什么过去中国to B业务没有起来?
中国的to B跟to C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美国的to B/ to C比例,即使不是5/5开,差不多也得是4/6开,而在中国几乎是1/9开。
中国过去to C能够做得这么好,主要原因之一是流量红利。
十几年间,中国互联网网民爆炸式增长,从0到如今近9个亿。在有着巨大流量红利的前提下,企业最核心的目标是跑马圈地,扩大地盘,而不是练内功。
流量红利同时还带动了资本红利,投资到to C的钱比投资到to B的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资本红利又带动了人才红利。05年之前,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愿意去宝洁等非常有声望的传统公司,但05年以后,最优秀的毕业生除了出国之外,基本上都去了互联网公司。
三层红利叠加起来,to B远远地被甩到了to C后面。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人力成本长期偏低,内部有什么需求,雇俩人自个做就可以,不太会考虑采购外部服务。
第三点,中国过去规模化的甲方相对较少,而to B行业,采购方必须得有钱。中国在世界财富500强里的企业,有相当高的比例都是国营企业,它们市场化程度相对没有那么高,更倾向于做一个三产公司,所有需求都让这个公司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