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既定的计划,微信视频号新一批灰度测试也已经开始。
有业内人士笑称,又一头“野兽”被放出来了 。随着这头野兽在短视频行业中急速扩张,让原本快抖相争的局面又热闹不少。
半个月前,抖音宣布,继《囧妈》、《大赢家》之后,将上线百部经典口碑影片。差不多同时,爱奇艺也推出爱奇艺“随刻”版,形式几乎与抖音、快手雷同。
抖音利用“闪电战”开始侵占爱优腾为主的在线视频平台领土,后者不得不打一场反击战。虽然战术各不相同,但目的是一样的—— 争夺用户手机的屏幕时长。
当下,手机使用时长的增长率正在放缓,根据Quest 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率已从22.6%降至6.0%,这意味着用户时长已趋于恒定。
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由此,手机中众多App不得不参与到用户时长的争夺战中,而这样的战争已在抖音和爱奇艺、快手和淘宝、甚至在微博间纷纷打响。
针对用户有限时长的争夺战已烽烟四起,这也许将是一场无限战争。
心照不宣的秘密快速变化的背后,是用户群体的大范围“移民”。
2012年,中国的移动端网民数量第一次超越了PC端网民,与此同时,手机屏幕里除了百度、淘宝和QQ三个App之外,新浪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和美团等App也相继出现在手机屏幕中。
App开发成了当时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行业内甚至传出一种声音:“一款App或许就可以改变世界”。“用户规模”也成为很多行业内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成功的标准。
图源网络
在各行业以此为“真理”所奉行时,傅盛却提出了不同意见。在猎豹上市一年多后,他曾在采访中表示: “互联网公司的本质就是为增长用户使用它家产品的时长而努力。”
这是“用户时长”概念第一次被大佬说出,或许这之后,会有些人开始关注,也有些人表示不屑,毕竟2015年移动互联网增速依然显著。
而随着一个个不同的App出现,“用户时长”的意义也变得愈发清晰。
快手,由制作gif动图起家,在2013年摇身一变为短视频平台后,虽然前两年一直不温不火,但从2015年到2017年间,快手注册用户迅速从1亿涨到5亿,日活跃用户超过6500万。
短视频行业的风口随之而起。
2016年9月,“抖音”App悄然出现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中。在彼时,这条赛道上可谓是玩家众多,据极光大数据显示,除了快手和抖音之外,还有美拍、秒拍、小咖秀等类似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