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当前随着企业业务的数字化与全球化拓展,数据呈指数级增长。IDC预测显示,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175ZB。爆炸式的数据增长哺育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但同时也对数据的智能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例子,卫健委在2017年4月1日起实施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第19条中,有一个明确的规定:“门/急诊电子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 我们知道,患者的数据是患者个人隐私,也关乎国家安全。从这一角度, 数据的管理和存储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近日联想凌拓发布全自研联想ThinkSystem DXN V2.0企业级分布式软件定义存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流动数据改变行业应用模式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第二个年头。在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联想凌拓产品管理与营销高级总监林佑声解释说,“在当前多种资源形式共同发展的时代,数据流动要变得越来越重要。 只有数据可以实现跨资源平台自由流动,才能让用户利用自有的数据中心、托管的数据中心,以及云端的多种资源模式构建出一个合理的资源组织架构。 ” 换句话说,数据流动意味着数据管理要具备跨资源平台传输与处理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实现资源和成本的合理配比,提高投入产出比、为业务发展注入原动力”。 还是回到医疗数据的实际案例。我们知道医院里面有很多大家熟知的医学检查、检验设备,比如X光、CT、核磁、超声、显微镜等等。这些设备被统称为“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设备为提高医生诊疗效率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管理这些医学影像设备的信息系统称为PACS系统。PACS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医学影像设备产生的影像数据通过各种接口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和使用。 “PACS系统和HIS系统一样,是医院的核心业务系统。而医学影像检查的数据,又是PACS业务的核心。”联想凌拓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架构师娄辛研介绍说,“PACS影像存储的首要要求是高可靠性和大容量,其次是高性能。PACS影像数据以小文件为主,从几十KB到几百KB都有。患者做完一次检查后,医院通常要求在1-4小时左右出具检查报告,这就需要PACS存储必须能够支撑多个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多台终端设备并发的小文件写入、读取要求。” 我们知道,对于存储系统而言,小文件、高并发的读取写入,是一项非常严苛的技术考验,甚至没有办法通过单纯的硬件堆砌来满足。 当前主流的存储访问协议中,能够同时满足PACS影像数据高性能、大容量、海量数据管理需求的,只有NAS存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