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产业互联网?简单讲当互联网进入商业时,首先被改变的就是消费者,也就是所谓的消费互联网。所以我们有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滴滴、美团点评。
当消费互联网足够成熟时,互联网化逐渐延展进产业链上游,这就是所谓的产业互联网。而未来20年,将是产业互联网获得大发展、大展宏图的时代
产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产业互联网依托于产业,所以基本都是垂直行业,下面列举一部分
科力普:办公用品行业平台诚健:国内第一家专业的火锅供应链平台天赐成:电脑外围设备和消耗材料的交易平台奇化网:化工产业互联网平台涂多多:涂料化工产业互联网平台卫多多:生活用纸_卫生用品_原材料一站式采购交易平台玻多多:玻璃全产业链电商交易平台新材全球网:新材料产业规模最大的生态第一平台
化塑汇:在线交易模式的化工B2B平台震坤行工业超市:MRO一站式采购交易平台中商惠民:社区O2O运营服务平台
企发跨境:跨境商品供应链平台
聚印网:专注于印刷包装行业的互联网公司,目前产品线有ERP管理系统、网络印刷电商平台、网络印刷微信营销平台、供应链电商平台、移动APP、聚印网
飞熊领鲜:跨境生鲜冻品产业共享赋能服务平台。
爱陶瓷:互联网+陶瓷区域化链条化平台
智泵商城:智能水泵与变频供水行业电商平台
卓易隆:一家一站式工业品电子商务
木材码头:互联网+传统产业在B2B木材电商领域迅速成长的企业之一
找鲜网:水产批发交易的B2B平台
e交易:非标资产交易与招标采购为一体的平台
嘿运动:体育产业垂直B2B供应链服务平台
这些只是部分企业,国内几千家这样的平台,几乎遍布的所有行业和产业,但是失败、淘汰、倒闭的非常多,某个行业是不是适合互联网+,或者到什么程度,有待大家共同探索。
10年专注产业互联网平运营与研究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有哪些差别?
自2015年左右开始,产业互联网一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产业互联网是与消费互联网相对的概念,两者均属于互联网经济的概念范畴之内。
虽然,时至今日,关于两者的内涵并未形成统一权威的界定,但综合各方观点,一般意义而言,产业互联网是指,以企业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经济的一种应用形式。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企业虚拟化,实现产能的有效提升。产业互联网的具体表现为互联网应用对企业的生产、交易、融资、物流仓储等各个环节运行效率的提升。
相比较而言,消费互联网是指,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消费互联网的本质是个人虚拟化,增强个人生活消费体验。消费互联网的具体表现是个人衣、食、住、行、医等生活场景的全面线上化,互联网对个人高品质生活追求的不断满足。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服务终端主体不同。
这是两者最直接的区分标准,产业互联网主要采用B2B的服务模式,服务的对象以企业为主。消费互联网主要采用B2C的服务模式,服务对象以个人为主。
第二,产生背景不同。
消费互联网产生时间较早,有学者将消费互联网解读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上半场,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消费互联网的产生背景是中国消费升级日益明显的经济发展态势。目前,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之一,2004年至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増量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比2016年净增3.4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中国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就是个人生活场景全面线上化,数以亿计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等日常生活场景迅速转移到了各类互联网终端上的APP,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6%、20.3%、30.8%,2016年分别为28.5%、18.1%、28.8%,2015年分别为40.8%、21.4%、36%。如此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造就了消费互联网的诞生。
与此相对照,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则产生在近几年,其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应运而生。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感召下,产业互联网经济规模逐步形成,并带来了新的风口。
第三,目标定位不同。
基于消费互联网的服务对象及产生背景,消费互联网的目标定位在于满足个人消费体验,通过提供碎片化、小额、高频、便利、快捷的服务,弥补传统机构服务缺位,提升个人消费品质。
产业互联网则不同,主要目标定位在于对现有企业经营模式的改造,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特别关注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推动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四,表现的经济形态不同。
从性质上看,消费互联网属于个人经济,更加关注个人消费需求中的差异性特征。产业互联网属于平台经济,突出强调社会资源的共享性与开放性,并且,关注企业决策时的民主性。可见,产业互联网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
第五,商业模式不同。
消费互联网最典型的商业模式是通过爆款产品吸引流量,再将流量与商业机构进行引导嫁接,最终实现流量变现的目的。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瞄准价值经济,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思维,贯通企业产业链,推广全价值链式的新型商业模式,实现互联网对产业的赋能。另一方面,注重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消费互联网实现了生活场景的全面线上化,产业互联网则回归本源,强调企业生产线上与线下的协同发展。
第六,市场格局不同。
近20年的发展,如今中国消费互联网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以BATJ等为首的企业主导着消费互联网市场发展,市场集中度较高。而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涉及全行业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垂直细分的特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很难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找准其中的市场定位,也具有更为广阔的经济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差异较为明显,但两者并非可以完全隔离开来。两者在利用“互联网+”思维,满足客户碎片化、定制化需求等诸多方面具有契合性。两者伴生共存、相互促进的态势将会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体现。
谢邀~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差异很多,这里提三个方面:
首先是连接对象。
当我们拿起手机,打开微信或抖音,作为个体,就已经被连接到了消费互联网。而产业互联网要连接的,则是B端企业。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企业跟消费者个体不一样,它可以更抽象。
产业互联网具体是连接到了企业的厂房,还是机床?还是车间工人?还是办公室里的打印机?还是法人?这里就可以看出,产业互联网在连接对象和方式上,比消费互联网要复杂得多。
事实上,在产业互联网之下,上述所有主体,都会被连接起来。
正如黄奇帆定义提到的,产业互联网是把产业各“要素”和“环节”网络化,所以,从机器到物料、流程、职工等,都要连接为一体。
产业互联网可以说是互联网真正意义上的终极形态。
第二个区别,是市场特征。
消费互联网领域,很容易出现垄断或超级公司。“互联网大厂”一词,就是消费互联网高集中度的生动诠释。
而高集中度的原因,是其市场细分相对简单。比如说零售,食品、服装、数码产品、医疗器械,各种类别都能在淘宝、京东上找到。
这是因为,消费互联网属于最下游、触达终端消费者的部分,因此不同行业的专业差异在这里并不明显。
京东平台上,丰富的品类 图片来自网络
而越往上游,所需的行业积累和业务理解越深,专业差异就越大,越难整合在一起。所以,面向供给侧的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刚好相反,它是去中心化的。它是在每一个垂直细分市场,精耕细作符合自身行业特性的生态体系。
第三个区别,是增长方式或盈利模式。
消费互联网是“赢家通吃”,所以要用“烧钱”换规模,用“短平快”抢风口,最后用增值服务获取利润。
而产业互联网,则强调多方协作,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共享资源甚至技术,共同提升效率,最后换取整体效益的提升。所以产业互联网最终实现的,是垂直领域内各家企业,形成一个紧密连接的产业集群。
说完区别,还需要提一句,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紧密关联的。
正如马化腾所说:“没有消费互联网助力的产业互联网,就像一条无法与大海连通的河流,可能在沙漠中日渐干涸。”
对产业互联网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前往@立方知造局 阅读相关的两篇文章:《紧跟趋势!10个问题,看懂资本光环下的产业互联网》与《阿里腾讯华为百度布局,比消费互联网更暴利的它,成为资本新宠儿》,或许您会得到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