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对公司决策的影响
BPT与MPT的分析框架式相似的,都是在一定风险下寻求最大收益,在风险与收益平面内构造有效边界,并根据效用函数判断最优组合。但两者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体现在风险度量与未来收益的确定方面,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对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理解的不同。MPT中的投资者对未来各种不同前景出现的概率以及相应的期望值能够进行客观公正的估价,而且因为投资者均是理性人,他们的估值也没有差异。
其直接结果便是产生一条供所有投资者选择的有效边界。但在BPT中的投资者是自然人,他对未来的估计会受到恐惧、希望等感情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的投资者其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体现在对未来收益的期望均值估值不同,悲观者会使之偏低而乐观者会使之偏高,与此对应的是每一个投资者都有属于自己的有效边界。
MPT以预期效用理论为基础,投资者均是风险厌恶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始终不变,其差别是厌恶程度不同,以效用函数u-δ2/d中的d表达风险容忍程度。而BPT以期望理论为基础,投资者是损失厌恶者,他们一方面寻求安全保证,另一方面又追求高风险以期望高收益。其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是多重度量的,用qs、qp、A、δ、γ五个参数来描述。由于假定投资者对待风险态度的不同,因而两个理论对风险的度量也有所不同。MPT以δ度量风险,BPT以Pr|W
根据行为组合理论的原理,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会按照在上升潜力层或下降保护层中选择合适的证券品种。由于认知能力有限,投资者往往用固定模式来简化信息处理,即在选择阶段按照“贴标签”(labeling)的方法将特定的投资品种予以归类。证券投资基金在募集发起时,已经考虑到了不同的投资主体对资金的需求状况以及各自的投资偏好。为了实现基金的募集成功,基金在发行时会根据特定的募集对象确定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即确定自己的标签。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结论是什么?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只有一种原因会使投资者得到更高回报,那就是投资高风险的股票。不容怀疑,这个模型在现代金融理论里占据着主导地位。
当然,这是传统的CAPM模型。原始CAPM认为影响定价的因素很自由一个:回报率。之后有无数的牛人通过各个角度对原始的CAPM模型进行扩充。比如1993年,FARMER AND FRENCH的3因素模型就比较火。今年,2015年,两位神人直接把3因素扩展到了5因素模型。
他们认为影响定价的因素有:
1、.综合回报率。
2、股票回报率低差。
3、股票回报率高差。
4、盈利高低股票的回报率差。
5、投资高低股票的回报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