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局不利,疫情让资本寒冬雪上加霜。
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20 年一季度仅发生 634 起新经济领域投资事件,同比下降 44.5%,交易金额共 1191 亿元,同比下降 31.3%,除生物制药受疫情利好有所上升之外,其他行业大都乏善可陈。
即使是处于风口的产业互联网,也难逃疫情影响。据B2B内参监测统计,今年一季度,产业互联网交易型项目融资数量仅有十多起,金融同比也大幅缩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停工、停业、裁员、降薪、破产、关店……一系列影响之下创业者、企业主们成为压力最大的人群之一。活下去成为大多数人的期盼。
1
做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姿势
一切似乎都在情理之中。
美团王兴之前的一句论断在网上广为流传:2019年可能是过去10年里面最差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即使是产业互联网忠实拥护者的卫哲老师,在2019年年终也发出了这样的警示:2020年,是产业互联网最危险的一年!
卫哲说:当中国进入存量时代,也一定会和美国进入存量时代一样,各行各业,迫切要找到能够提升效率的工具,产业互联网一定是各行各业提升效率最好的工具。
2019年,产业互联网风起云涌。伴随巨头调转航向,流量红利渐退,一时间,大量资本纷纷涌入To B赛道。押注产业互联网,几乎成为了每家投资机构的主课题。
然而,资本热钱的硬币另一面往往意味着泡沫与透支。卫哲直言,与消费互联网的传统补贴与烧钱消耗相比,企业互联网的坑会更大。尽管已有巨量的资本汇入了产业互联网领域,但大多资本并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估值体系,大部分估值方法只是消费互联网估值体系的照搬。
近期有媒体撰文指出,如果一二级市场无法在估值上达成一致,会直接使产业互联网公司的投资者,尤其是后期投资者无法获得高额回报,也有可能直接造成公司上市失败。长远来看,第一批产业互联网IPO的公司还扮演着整个赛道先驱者的角色,一旦在二级市场失利,也会对整个产业互联网长期投资及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但对于大多数产业互联网创业者来说,IPO还很遥远,眼下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非常焦虑的时代。过去两年,很多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新的洗牌。这次洗牌不止是宏观大环境的变化,也和资本、技术的介入到每个传统产业有关。包括产业互联网浪潮让BAT等大公司开始进军到这个市场。这也让很多创业者在思考,什么是做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姿势,怎么利用好资本和技术驱动自己,在行业洗牌期不被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