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网络效应:与瓦里安商榷(9)
发表于2022-09-21 10:56:11

围绕数据网络效应,投资人讨论数据作为护城河,经济学家和法律专家们讨论数据作为进入门槛,文化和传媒学者讨论数据作为权力的来源。但数据网络效应这一概念存在争议,故文题数据 的 网络效应而非数据网络效应。

本文的写作背景,之一是出于探索智能商业经济规律的兴趣我早前强调技术网络效应;之二是Google首席经济学家Hal Varian撰文指出数据网络效应是伪命题。本文介绍了Varian的观点和思路, 同 时 提 出了几点商榷 意见 ,并参考了OECD关于数字化时代数据竞争政策的报告,旨在加深对技术网络效应的理解。 文末提供相关文档下载,推荐阅读。

1 Varian对数据网络效应的看法

在2018年的一篇论文中,Google首席经济学家Hal Varian的观点是,数据不存在网络效应,不构成进入门槛。 请看他的这段话:

一个在律师和管制圈流传的概念是数据网络效应。 该模型认为,一个公司由于具有更多客户因而可搜集更多数据,而这些数据可用来改进其产品。 这是对的,改进运营正是机器学习的前景所在,但是这并没什么新奇的,并且这绝不是网络效应! 这是供给侧的(规模: 译者加注)效应,通常被称为干中学或经验曲线。 干中学区别于网络效应之处在于典型的网络效应或多或少是自动发生的

自动发生的意思是没有成本,或曰外部性。这个特征我在 这里 做过介绍。言下之意是,数据的价值正反馈,即如上文所指的“改进产品”,并不是没有成本的。相反,这需要投入管理者的注意力和相应的投资,如数据的搜集、管理、分析、结果验证以及策略的实施等。因此,上述现象不是网络效应。

Varian尤其强调技能: 由于数据爆炸是一个较新发生的现象,数据分析技能的稀缺显得尤为突出 。言下之意,巨头的竞争优势不是源于数据,而是源于在干中学的过程中汇聚了大量高技能的人才。随着数据爆炸,(巨头之外的)可用数据将越来越多,从而使得其他企业也具备干中学的机会。我注意到,这个观点出现在欧盟批准Facebook收购Whatsapp的文件中。

在更早的一份演示文档中,Varian还驳斥了认为Google广告业务涉嫌基于网络效应垄断的观点(ebay的首席数据科学家Kira 发表在HBR)。他首先展示了对方的论点,然后把上述观点的关键词替换,得到另一个陈述。由于后者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商业现象(见下图)。他试图说明,搜索引擎和其他业务没什么不同。他讽刺说: 越多的客户,就能卖出越多的汉堡,就能获取更多的数据改进产品,进一步可以卖出更多的汉堡,进而获得更多收入投资新产品研发,进而获得更多的客户。

投稿:99it.com.cn
Copyright © 2002-2022 99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