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B2B内参(ID:b2bnc1)
作者 | 王虎斌 / 编辑 | 小七
“新基建”火了。近期,中央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各省市陆续出炉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新基建成为当前各界关注重点。有别于“铁公机”等传统基础设施,新基建的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与新基建相关的是另一个话题是产业互联网,当它们碰在一起,会带来什么,改变什么?
1
新基建推动产业互联网进入起飞期
其实,从大佬的一些变局,就能窥见发展的大趋势。
从2018年开始,流量红利见顶让互联网巨头面临着持续增长的压力,一场to B的变革随之开启,从腾讯到阿里,以及百度、字节跳动等等,产业互联网仿佛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
在巨头们后续的一系列动作中,不难看出他们的to B生意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化解决方案等等面向B端的赋能业务。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新技术对B端企业进行全面的改造和革新,通过数据上云,大数据打通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渠道,深化产业变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部副部长、研究员田杰棠认为,新基建是“路”,产业互联网是“车”,只有路车协同才能推动中国数字化经济迈向新的高级阶段。
以制造业为例,首先需要生产环节的广泛接入,能感知生产线的每一个细微参数(物联网);其次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万物互联的数据量十分惊人(数据中心);再次需要安全、高速、低时延的网络(5G网络);最后还需要对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智能化控制(人工智能)。此外,这些都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云计算)。因此,如果没有新基建,产业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几乎没有可能。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对信息网络的要求较为苛刻,在高精度、低延迟、互操作、安全性、低功耗等方面有着更高水平的要求。
这次疫情之中,我们能看到产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基础设施挑战,如产业互联网万物互联,需要足够带宽和数据处理能力,但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没有普及,机器设备、仓储设施、产品等等都处于离线状态,这些都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对供应链场景、产品、底层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是产业数字化的基础。
产业互联网从2018年起被广泛讨论,但在具体落地上却是困难重重。如今随着新基建热潮的到来,为产业互联网落地提供了更好的技术环境和支撑。2020拥抱产业互联网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