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月25日,河南省印发《2023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投资500亿元,5G基站总数突破18万个,数据中心机架数超9万架。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8000亿元,先进计算、软件产业规模均超过500亿元,政府数字治理服务效能不断提高等目标。《方案》从六个方面提出24项举措,包括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万兆无源光网络规模部署,组织实施数字交通试点工程。发展壮大先进计算产业、网络安全产业、卫星产业、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5G、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遴选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优秀场景。培育10个左右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推广“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工业APP。加强数据要素顶层设计,开展公共数据要素配置改革。完善全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集中要素资源推动“千”个左右数字经济项目建设等。
解读: 《方案》从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字化治理、实施数据价值化行动、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六个方面提出24项重点工作举措来实现河南省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
02
1月30日,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了《上海市公共数据共享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聚焦城市数字治理能力提升,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数据共享规则,压实共享责任,夯实基础底座,培育应用生态,加强跨层级联通,加快推动公共数据上链、上云,持续打造高效集约、互通共用的系统平台,确保数据安全可控,以高质量数据供给推动治理能力和服务能级不断提升,为上海市数字化转型工作按下了快进键。
解读: 《实施办法》聚焦城市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要聚焦数据应用,以高质量数据供给推动上海市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