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竞争的必修课,而SaaS正是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切入口之一。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诸多困难,而SaaS具有订阅付费、敏捷部署、快速验证等特性,这一基于云的商业模式能够持续为产业带来增长动力。
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SaaS企业在资本市场正走出低谷。回望2022年,全球SaaS企业在经济寒冬中市值大跌,相比2021年热门赛道企业动辄数十倍的估值,很多企业在短短一年中经历了市值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后疫情时代,大环境向好但宏观上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刹车,企业亟需高质量发展,靠烧钱营销获客的“虚胖”行不通了,也无益于长期发展。可另一方面,对于SaaS企业普遍的前期亏损,资本、舆论等或应更理性地看待,厘清烧钱与投资的区别,为尚未成熟的中国SaaS行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近期赴港IPO的零售SaaS企业多点Dmall,以及地产SaaS明源云、人力SaaS北森等各细分领域市占率第一的这些SaaS企业,都遭遇了类似质疑。
其实,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SaaS企业前期亏损都是常态。
SaaS行业的特点就是需要在前期大量投入。而从收入角度来看,SaaS一般按年收取订阅费,对客户来说是门槛低,对SaaS企业就意味着前期收入少。SaaS技术专家王戴明在接受投资者网采访时曾表示:“一般而言,SaaS公司早期从技术、人才各方面的投入到真正实现盈利的时间周期大概需要5至10年。”
SaaS产品越是复杂,验证越成熟,壁垒越高,需要的投入就越大。以多点Dmall为例,这家为实体零售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SaaS企业,是目前本地零售行业唯一端到端全渠道的解决方案服务商,可以为零售全链条、全场景,包括供应链、商品、门店员工、总部、线上渠道等方方面面,提供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完成这整套端到端的复杂产品必然需要大的投入,而随着产品的逐渐完善,完成打磨、验证阶段走向复制、规模化阶段,亏损自然大幅收窄。
这种沉淀在竞争优势中的投资,与补贴、免费等追求短期增长的烧钱,不能相提并论,摈弃流量思维的同时,也不能一味否定投入为SaaS企业带来的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