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关于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文发布。《报告》提出了10项实现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报告》明确“着力促进数字赋能城市、产业、生活,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其中透露,2023年,北京市将积极向国家争取开展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综合试点。
专家分析认为,北京正在向纵深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把包括基础设施、供给需求等在内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放到开放平台上,以此来推动相关企业、有能力的机构参与到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中,达到先试先行的目的,成熟后可在全国进行复制,这将有利于发挥北京的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作用。
推动各界深度参与“标杆城市”建设
如何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报告》提到,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更具优势的数字产业集群。纵深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全面激发数据资源要素潜力。
《报告》中还透露,2023年,北京将落实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制定公共数据管理、数据开放和数据交易管理等全要素配套体系构建方案,积极向国家争取开展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综合试点。
此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劲松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及“全球发展与金融合作”论坛时也提到,加强重点领域政策突破,积极向国家争取开展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综合试点。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根据公开资料,目前除北京外,还未有其他省市区提及“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综合试点”。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有大量数字经济企业,数字经济产业化整体水平较高,因此对北京来说,数字经济的建设并非简单地完善一些基础设施,而是需要相关产业向纵深推进。而纵向推进,需要把包括基础设施、供给需求等在内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放到开放平台上。数字化建设其实是面向所有的企业、产业的,相关的企业、有能力的机构都可以参与到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中的大量重点工作、技术研发中去,这是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的核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