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费金融频道」注意到,去年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量化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量化派),上市状态已经变更为失效。
根据港交所规定,若公司未能在递交上市申请后6个月内完成聆讯或上市,申请会自动失效。但失效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行,也不会影响后续上市进程。发行人只需在失效后三个月内递交二次申请,便可继续原有上市流程。
这就意味着量化派还想登陆港交所,仍需在三个月内再次递交申请。
去年6月29日量化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
这并不是量化派首次尝试IPO,在2017年量化派曾尝试赴美上市,同一时期信而富正式登陆纽交所,趣店和拍拍贷也是那时递交IPO申请,但是量化派并没有搭上当年金融科技公司赴美上市的东风,于2017年年底就暂停了上市计划。
如今转向港交所也没有一次如愿。
从贷款超市到电商平台
量化派于2014年2月份由周灏和王倪联合创办,是一家金融大数据公司,主攻消费金融领域。
创始人周灏毕业于北京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在美国莱斯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回国创业之前,周灏曾任职于摩根士坦利总部的量化分析师,Capital One(第一资本)的资深统计师以及巴克莱银行全球精英中心副总裁。
王倪和周灏相识于Capital One,彼时,两个人在同一个项目团队里,一个主攻风控模型信用卡反欺诈,另一个则是负责市场营销精标准获客。
虽然在美国已经混得风生水起,但周灏还是选择了回国创业。他首先看中了金融大数据,他想打造一个数据驱动的金融市场,并且认为这样才是真正互联网化的金融。
量化派成立以后,公司很快推出了一款APP——信用钱包,一款基于大数据分析来帮助个人和小微企业匹配合适的贷款平台,也就是俗称的贷款超市。相比于传统借贷平台,量化派纯线上的信审是传统信审效率的 14.3倍。
信用钱包盈利方式一方面向b端收取的分成费,另一方面向c端用户收取的服务费,2015年11月就已整体上实现盈亏平衡,开始盈利。
量化派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平台用户以及网络上的公开数据。彼时量化派合作伙伴包括国内多家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消费平台等。像之前的华融消金,前海征信、芝麻信用、京东金融、携程去哪、58同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