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暴增后,钉钉、飞书和企业微信却越来越焦虑了。
过去三年,随着线上办公需求的崛起,协同办公市场也迎来了增长大潮。在风口上起舞,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都盯上了这难得的发展机遇。
企业微信仅用了9个月,用户量就从6000万增长至2.5亿。
而钉钉突增的下载量,导致阿里云在短期内连续扩容了10万台服务器,比得上头部大型企业一年的采购量。
飞书虽然错过了用户大规模增长的最佳时机,但是投入的时候也丝毫没有手软。
仅一年的时间,飞书的团队规模就增长了6000人,比钉钉和企业微信加起来的团队人员总数还要多。
经过了钉钉和企业微信的急速增长,以及飞书的奋起直追,协同办公市场初步形成了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协同办公市场可供发挥的余地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有机构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线办公市场规模约562亿,同比增长25.2%。
钉钉背靠阿里,企业微信背靠腾讯、飞书背靠字节,巨头之间原本就有几分水火不相容,更何况僧多肉少。于是,三者之间的竞争便愈发激烈了。
最初,协同办公赛道只是钉钉和企业微信两家人的舞台。
当时,阿里为了和微信对抗,自己研发即时通讯产品。但是花了大力气搞出来的“来往”却没有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为了体现差异化,阿里果断从个人即时通讯转向企业即时通讯领域,钉钉由此诞生。
一步一步,钉钉渐渐获得了一些中小企业的支持。
企业微信的推出明显是为了对标钉钉。自此,双方开始了你来我往的用户争夺战。从企业用户到校园用户,企业微信和钉钉谁也没有退让。
飞书的出现,直接给协同办公市场表演了一个“火上浇油”的戏码。
2020年,飞书宣布免费向全国所有企业和组织开放,不限规模,也不限使用时长。放弃收费策略的飞书,开始疯狂收割中大型客户。
2020年,雷军突然在微头条上为飞书站台,他表示:“飞书在信息创建、分享,以及协同办公方面,非常简洁、高效,的确越用越顺手。”
除小米之外,华润、三一重工、物美、猎豹移动、蔚来汽车、货拉拉、马蜂窝、笑果文化等公司都是飞书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