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以太坊生态Layer2头牌等跳槽,Cosmos凭什么?(3)
发表于2022-08-28 14:37:53

作者 | 五火球教主 出品|白话区块链

前两个月发生了一个大事儿,相信关注圈子的老朋友们都知道: 那就是dydx “跳槽“了,V4版本要离开Starkware或者说ETH生态,然后跑去Cosmos那边自己做一条链! 要知道dydx算是链上衍生品当前绝对的“头牌”,更是Starkware上的王牌项目,这一走,对于Starkware,包括整个以太坊L2的生态,都算是一记“小暴击”。 那么问题来了,人家dydx肯定不傻,必定是看上了Cosmos什么利益,才愿意搬家的~ 那是看上了什么呢? 01

性能 VS 安全

很多人对于dydx跳槽的第一反应是,dydx的安全性会降低。 这种说法当然没毛病,毕竟在Starkware上,安全性算是基本等价ETH,去Cosmos上面自己建一个新链,安全性肯定是没法跟ETH相比,尤其是刚启动那会~ 然而正所谓有失必有得, 安全上的部分妥协,换来的是性能上的飞跃。 还记得Axie是怎么起飞的么? 核心就在于Ronin侧链,侧链一经推出之后,TPS相对原先大幅飙升,交易价格则是大幅下降,导致的结果便是用户量的指数级增长。 的确, 安全很重要,但想要要成为一个“杀手级应用”,你可能首要关注的更多的是性能,或者更准确来说,是“用户体验”,这里包含系统性能,交易价格,体验丝滑度…… 性能来说,除了像是POW,POS这些共识机制的优势, Cosmos上面还可以跳出EVM架构在性能上天生的短板,这是目前在ETH上面无论怎么折腾都绕不开的一个“性能瓶颈”。 价格更不用说,Cosmos整个生态的交易费用相对ETH那边都便宜多了,当然ETH在Merge之后,可以通过EIP4488与Danksharding等大幅降低L2的费用,但这些东西最早都是明年才能看到的东西了,当下来说,L2相对于Cosmos L1,依旧是贵。 而丝滑程度,除了性能和价格,钱包的设计也是个重要因素,有了自己的链,就可以自定义钱包的各项功能, 不必非要使用像是Metamask这种通用型钱包,即便是通用型,Cosmos的Keplr在业界也是出了名的“体验好”。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去Cosmos做一个Appchain,在用户体验这个事儿上,注定比作为一个任意一个L1上的Dapp要好得多。 02

多链 VS 跨链

V神曾经说过, 未来看好多链,但不看好跨链。 怎么理解呢? 比如在ETH那边, 头部应用像是Uniswap,AAVE之类的, 要在每个链上都部署一次 ,以太坊上来一遍,大的Alt L1上来一遍,L2那边Arbitrum上来一遍,Op上来一遍,未来Zk-sync或是Starkware上了肯定还得再来一遍…

而在Cosmos这边, 你看像是Osmosis这个最大的Dex, 只需要部署一边即可,其他链上的资产,都可以通过IBC协议直接连接Osmosis,甚至通过Interchain Account互相调用。 近几个月像是Wormhole,Ronin桥,Hamony桥,Nomad等一系列动辄上亿美金的被黑案,也多少佐证了V神不看好的“跨链”愿景,这也忒不安全了! 当然,如果没有Alt L1的话,单纯看ETH几个L2,因为共享同一个结算层的原因,L2 - L2的安全性要比L2 - Alt L1的安全性好很多,所以勉强可以算半个“多链”形态。 真正的多链还是Cosmos 生态里面全部使用IBC通信的这种同构链形态。 不过IBC也同样是个双刃剑,至少就目前而言,它只支持Cosmos SDK做出来的同构链互联,想要连接ETH或是其他Alt L1就要麻烦的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好ETH+L2多链生态 VS Cosmos多链生态的一个长期愿景。 想来dydx 迁移Cosmos,对于IBC多链生态的看好必然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03

投稿:99it.com.cn
Copyright © 2002-2022 99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