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剑勇
过去几年,全球因新冠疫情、全球通胀以及叠加俄乌局势等着多因素影响,不少企业经营受到冲击。而海康威视面对复杂的环境仍然维持强劲增长态势,营收仍然维持正增长格局,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根据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营收为831.7亿元,同比增长2.15%。遗憾的是净利润有所下降,全年净利润为128.3亿元,同比下降23.65亿元。 针对净利润负增长原因,在2022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海康威视声称主要归因于经济下行带来的需求疲软,以及疫情带来的区域流动性的限制,从而导致业务开展受限。整体来说,海康威视主业受疫情防控影响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十多年来,海康威视营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自2010年上市以来,海康威视的营收由36.05亿元,增长到2022年831.7亿元,营收规模扩大23倍之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放眼整个A股市场的公司,十二年间,海康威视这样的年复合增长率成绩实属凤毛麟角。这是受益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红利,带来了业绩韧性强劲。 根据IDC所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支出达6902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长到1.1万亿美元,而我国企业级物联网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达到294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 与此同时,《"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 年,以5G、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大力推动物联网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集成和融合,物联网连接规模和应用持续增长。IDC预测,2022年达56亿个,到2026年将增至约102.5亿个,复合增长率约18%。 物联网作为信息科技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下,信息科技进入智能物联网AIoT时代,数以百亿的智能设备、边缘设备部署在各个角落,驱动全社会数字化升级。 作为安防巨头的海康威视,多年来就积极向物联网转型,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从综合安防拓展到智能家居、数字化企业、智慧行业和智慧城市等场景,助力各界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全社会数字化转型。 在具体应用中,诸如海康威视提供面向交通管理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基于实时交通参数感知的单点自适应控制、动/静态干线绿波控制和区域协调控制等智能信控能力,提供城市级交通态势研判、路口问题诊断、车流溯源、交通仿真、智能诱导、车辆通行管理、实景指挥、重点车辆通行保障、绿色停车等专业智慧出行服务能力,打造“智慧交管”。 整体来看,海康威视依托智能物联技术建设域端智能感知能力,构建场景智能物联与设备设施物联,借助物信融合数据形成数据汇聚、分析、挖掘能力,通过AI能力,推动智能应用闭环落地。例如构建了面向智慧园区的慧拼应用赋能平台,提供面向连锁型用户的云眸企业级SaaS服务,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支撑行业应用创新,服务千行百业数字化应用落地。 由此,海康威视将业务正式定位成智能物联AIoT公司,由过去的“视频产品及视频服务”转变为“智能物联产品及服务”。 在海康威视看来,物联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智能融合应用,形成了智能物联。面对智能物联网浪潮,海康威视凭借在众多技术领域的积累和对行业市场的深耕,声称有信心抓住智能物联快速发展的机遇。 在去年早些时候面对投资者提问中,海康威视指出:物联网这个行业的趋势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这个新场景的打开,可以支持海康未来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海康威视积极孵化创新企业,将所积攒的技术延伸至更多的场景及领域,以此打造出第二业绩增长曲线。 其中,超过10亿的创新业务主体就达到5个,分别是萤石、机器人、微影、汽车电子、存储业务。三季度,创新业务同比增长18%,除萤石智能家居业务受消费需求疲软的影响较为直接,其他创新业务均保持增长。从上半年所披露的创业业务板块明细来看,机器人业务增速亮丽,同比增长44.75%,营收规模达到17.66亿元。目前,该业务板块也将分拆独立至创业板上市。这是继智能家居业务板块独立上市后,又一高成长板块独立上市。萤石作为海康威视所孵化的智能家居创新板块,是其首支A拆A落地,并已登陆科创板,当前市值194.6亿元,相比发行价上涨20%。 额外要指出的是,高速发展的创新业务将其剥离、分拆。海康威视指出,走到现在,我们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智能物联是我们的业务定位,从基础的底层技术的储备、产品线的安排、产品业务的分布角度来讲,创新业务只是智能物联的一部分特殊的业务场景,绝大部分的业务场景都在主业这里,认为未来海康威视仍然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综合来看,关键还是在智能物联的主业方面,认为未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各界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驱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此提升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然,企业在实施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碎片化、场景化等特征,如何在满足个性化需求、形成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获得商业上的规模效应,是对所有行业参与者的挑战。 但各界积极开启数字化转型升级,由此对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需求强劲,对于扎根物联网垂直行业应用的企业来说,帮助各行业更快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同时,也会迎来发展机遇。 IDC报告,未来五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将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并建议各技术供应商紧抓移动物联网的发展机遇,关注物联网边缘和安全防护,强化物联网分析和生态构建。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
年营收超800亿,万亿智能物联网为海康威视释放增长动力
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