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摇摆、换帅,快手“三战”出海内幕(8)
发表于2022-09-03 13:55:16

8月初,快手商业化负责人马宏彬调任负责国际业务,让外界再一次关注起这家公司的出海进度条。

马宏彬被视为快手的“三号人物”。接近快手的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人事调整,显示快手再次提升海外业务的战略优先级,而马宏彬的加入有助快手更好地发挥在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的业务协同效益。

快手被誉为中国短视频双雄之一,和抖音齐名,其走向国际市场的时间甚至比老对手字节跳动更早,但两者如今在海外市场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字节系的TikTok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横扫全球的现象级产品,跻身10亿MAU俱乐部,成绩足以载入中国企业出海史册上最光鲜的一页;而快手却很难拿出一款代表作,证明自己过去6年花费数亿美元,究竟做出了什么成绩。

外界看到的是,6年间,快手国际业务至少进行了3次调整,挂帅的高管也换了三拨。

无论是“屡败屡战”还是“锲而不舍”,这家公司在海外的经历难以一言蔽之。本文试图通过盘点快手6年出海历程中的大小事件,拆解快手过去与未来的出海战略布局。

快手一战出海:资金不够,错过Musical.ly

快手的出海尝试始于2017年。彼时的快手,如同所有初步实现了从0到1的公司一样,享受着杀出重围的快乐。

快手也确实有“快乐”的资本。2017年中,快手日活用户将近7000万,远远超过刚刚进场的抖音,后者在2017年底日活用户刚刚破千万。

同年,快手还获得了腾讯领投的3.5亿美元融资。这笔投资不仅意味着资本的大力支持,也象征着快手拥有强大背书。

用户量暴涨,有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正向……一切都符合一家高速成长中的科技公司该有的样子。

那时快手的管理层们,做了两件事。其一是快速扩充仅百人的小团队;其二就是布局国际市场,在第一增长曲线发展一片大好时,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快手这个动作算得上深谋远虑,毕竟当时多数国内友商还没这个打算。

据2017年在快手海外业务部门任职的员工回忆,快手CEO宿华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快手已经在国内获得成功,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全世界,征服海外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那时的宿华和快手都没意识到,试图将快手在中国下沉市场出圈的模式和打法,复制到全球市场并获得成功,本身就是一厢情愿。

投稿:99it.com.cn
Copyright © 2002-2022 99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