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合规/税收、汇率是“三座大山”。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消费习惯改变,全球线上购物热潮仍在持续。中国企业“出海”成为热门话题,跨境电商更是成为热门赛道。
根据海关统计,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在过去5年增长近10倍,2021年规模达到1.92万亿元,增长18.6%。5月20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在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备案的企业已经超过3万家。
女包品牌芭菲丽源自“世界工厂”广东东莞,自2017年开始进入海外市场。总经理梁睿峰告诉燃次元,2020-2021年,芭菲丽的海外销量暴涨。
“2020年11月,我们投入运营跨界店铺。2021年‘双11’,销量比2020年翻了两三倍。”梁睿峰说道,如今芭菲丽跨境电商销售占比也达到60%,超过国内市场销量。
某电子产品品牌海外电商负责人张生告诉燃次元, 目前公司国内电商销售占比10%,跨境电商销售占比为20%,跨境电商销量逐年增加,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据悉,该品牌销往欧洲、北美、拉美、东南亚等全球多个国家,在多个地区累计了多年的粉丝。
国内电商业务遇增长瓶颈,商家们在跨境电商上寻找机会,在一片蓝海中开拓新的市场,并取得较好成绩。
但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阔市场里,“出海”不可能是一片坦途。如今,物流、合规/税收、汇率是中小企业出海面临的“三座大山”。
2022年5月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出海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中,德勤调研发现,贸易壁垒导致海外市场进入困难,从而加剧跨境电商市场竞争。
“疫情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更加复杂,有些国家可能通过出台管控政策限制他国商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生产企业,加之疫情日益常态化以及世界各国工厂的复工复产,我国的跨境电商企业面临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
具体而言,例如,自2021年7月1日起,欧盟开始实施针对跨境电商的增值税新政。 此前,出口欧盟国家的商品如果价值不超过22欧元,可以享受小额包裹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待遇。而新政之后,22欧元以下的中国跨境商品都要增加20%的增值税。
“税改之后,产品在原销售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欧洲市场价格就涨了20%,整体销量下降了至少10%。”张生表示,税改后几天订单量下降最明显,有些产品减少了40-50%的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