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本暴涨!卖家押注东南亚DTC(6)
发表于2023-02-27 19:33:28

DTC(direct-to-consumer),顾名思义,就是直达消费者,没有中间商的意思。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模式,已经存在了两百多年。在1785年,美国盛产乳制品的佛蒙特州开始了一种新的送奶模式,将新鲜的牛奶从奶源直接送到消费者的手上。这可以说是DTC模式的雏形。

在随后的一两百年里,DTC衍变出了不同的形式,例如邮寄产品画册、电话购物、电视购物等等。这种演化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基础设施的升级——例如,航运条件的改善、邮寄服务降价、以及电话和电视的普及等。 这些新的技术和渠道给了原本高度依赖渠道商、百货商店的生产商们直接触及消费者的机会,得以降低价格、提高利润。

当2000年前后,互联网到来的时候,技术的更新换代再一次带领“DTC”起飞了。

最早期借互联网开展DTC模式的品牌之一是Bonobos——2007年,两个斯坦福商学院的毕业生自己搭建了一个网站,在他们自己的纽约公寓里分类、打包、邮寄上百条创新剪裁的男裤。六个月后,他们已经有了上百万美元的流水。

而这一DTC模式发展至今,已经孕育了大批新的消费品牌,例如WarbyParker,SHEIN,Allbirds,Casper等等,以及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品牌。同样地,这些新品牌崛起的背后也少不了电商基础设施的加持——例如解决建站需求的Shopify。PayerMax作为专注于新兴市场支付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也是DTC服务模式的行业代表之一。

如今DTC的潮水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起落数次——它的发展中心一直都在美国市场。如今全球通胀高涨,流量红利将尽,不少人预测DTC的低谷期近在眼前。WarbyParker去年刚刚风光上市,今年已经调低了销售的预期和营收增速,市值也跌到20亿,仅为去年上市时市值的三分之一。

在这个大背景下,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东南亚是唯一一个仍然维持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 年轻的人口,增长的中产,以及旺盛的品牌需求似乎都在召唤着DTC在这个新兴市场的崛起。

东南亚新消费:增长的绿洲

大概两三年前,东南亚DTC并不被看好。市场普遍认为,这种新消费和新电商模式似乎只有在发达国家才玩得转。

投稿:99it.com.cn
Copyright © 2002-2022 99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