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渐迁移至线上,企业运作也大都在线上进行,远程办公需求持续激增。在此背景下,不少协同办公厂商均获得了流量红利,整个协同办公行业发展也迎来了新高峰。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协同办公市场规模达到264.2亿元;预计2022-2023年将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率,2023年的市场规模将达330.1亿元。
现如今,疫情已经常态化,协同办公行业的流量红利也逐渐褪去,但由于人们已经养成了线上办公的习惯,协同办公市场仍然具备可观的增长空间。目前,不少协同办公赛道的参与者在夯实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商业化道路探索,整个协同办公市场的竞争依旧焦灼。
大厂瞄准协同办公
近些年来,发力协同办公领域的玩家并不少,其中更是不乏一些大厂的身影,比如,阿里巴巴推出了钉钉、腾讯推出了企业微信、字节跳动推出了飞书、华为推出了WeLink等等。而这些大厂先后布局协同办公领域,也并非毫无缘由。
一方面,C端业务承压,发力B端业务迫在眉睫。随着流量红利逐渐见顶,企业获客难度持续加大,不少以流量为发展驱动力的企业更是陷入了瓶颈。与此同时,受疫情等多方因素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降本增效也成为了企业共同的诉求,B端需求日益旺盛。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力B端业务,试图通过挖掘B端市场来寻找新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受多方因素催化影响,协同办公需求量与日俱增,巨头入局也能从中受益。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远程线上办公需求大幅度提升,互联网巨头们也以此为契机,纷纷布局协同办公领域。尽管迈入后疫情时代,用户逐渐恢复线下办公,远程办公的需求量相较于之前有所回落,但用户对协同办公的接受度已经有所提高。
据《2021年在线协同办公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2021年1月-12月,行业MAU均值仍有3.47亿的量级,行业渗透率保持在60%以上。由数据可知,用户已经培养出了使用在线办公协同软件的习惯,整个协同办公行业也并非仅仅是火热一时,而是具备长期发展下去的可能。
除此之外,协同办公触及多个场景、多个场景,巨头由协同办公领域切入之后,也能够顺势扩张。由于协同办公能够触及各个行业、各个场景,同时还能够为全员提供服务,因此协同办公成为企业服务中最有能力聚集流量的地方。而巨头们也深谙此道,纷纷通过做流量入口来实现快速扩张。另外,巨头们还能够以协同办公为切入点,向其他企业服务领域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