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开发商签订开发合同后,就进入再开发阶段。再开发阶段主要完成系统软件的开发,包括选择系统开发运行平台和工具,准备开发技术,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功能详细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程序代码编写以及测试等。
再开发阶段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直接关系到ERP系统在企业的实施能否成功,是ERP由软件产品转化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桥梁。
在企业与开发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了ERP再开发阶段中各项工作的时间进度,并明确了开发商与企业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与开发商由于各自的利益需要,对项目的进展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企业希望在ERP再开发阶段进一步挖掘企业的信息资源潜力,包括:进一步完善ERP系统功能,在开发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系统开发维护团队,尽可能多地掌握系统开发技术和系统程序代码编写规范;开发商在获得开发合同后会尽量以低成本进行系统开发,避免企业提出更多的需求。为了能有效地约束企业,开发商会保护系统开发技术,以便获得系统升级开发的合同。
随着项目的发展,企业会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期望,同时,开发商会遇到各种技术困难和开发阻力,其开发进度也会变得无法控制,双方的矛盾也会日益加剧,带来如下风险:
(1)时间风险
由于在ERP再开发阶段存在着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使得项目的进展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如期进行,企业需求分析不充分,需求反复修改,开发商对系统开发难度和代码量估计不充分等,会导致开发商无法保证系统开发进度。
(2)技术风险
ERP系统开发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开发技术难度大,开发商对系统开发技术的把握程度将影响系统的顺利开发。此外,企业在掌握系统开发技术时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影响企业对系统的维护。开发商在获取合同时的技术承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开发商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技术消化,企业技术人员对系统开发技术的掌握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3)质量风险
开发商为了节约开发成本,减少开发团队人数,采用低成本的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势必影响系统开发的进度和质量。系统开发运行平台对ERP系统运行起着支撑作用,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开发工具对ERP系统开发,升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者选择的不合理,对ERP系统的长远发展产生制约作用。